通常,原料麥芽的質量參差不齊,其中不可避免地會有劣質麥芽的參入,尤其是目前的小精釀啤酒生產者,對麥芽的監控能力比較弱。
劣質麥芽在釀造過程中展現出明顯的缺陷,特別是溶解度低的問題,這主要源于胚乳細胞壁分解不足,蛋白溶解不佳,胚乳組織緊密。此外,酶活性低下也是劣質麥芽的另一大特點,液化力與糖化力均受到抑制;更值得關注的是,一些對熱敏感的酶,如葡聚糖酶、植酸酶和內切型肽酶,其活性在劣質麥芽進行糖化過程中受到顯著抑制。
為了克服劣質麥芽帶來的糖化難題,低溫浸漬技術顯得尤為重要。該技術通過降低浸漬溫度至35~45℃,在蛋白休止階段之前實施,旨在增強后續的糖化過程,從而優化麥汁的組分、提高糖化浸出率以及可發酵特性。
低溫浸漬技術具體操作如下:首先將麥芽置于35~45℃的溫度環境中進行浸漬,持續約20~30分鐘。此低溫過程有助于酶的游離和活性保持,同時減緩膠體物質的溶出速度。隨后,再將醪液溫度逐步提升分別進行蛋白休止和梯度糖化繼續操作。
對于溶解不足的麥芽在較高溫度下投料,原料細胞壁分解產生的物質(如葡聚糖、戊聚糖)在較高溫下大量溶出而得不到有效酶解,使得醪液粘度升高,麥汁過濾困難,洗糟不徹底,且麥汁濁度高;此外,高溫還可能對蛋白分解和糖化效果產生負面影響,降低麥汁的可發酵性;而低溫浸漬投料技術具有顯著優勢,恰好彌補了上述的缺陷。
所以說,當原料麥芽質量不佳,特別是溶解度低、酶活性差時,糖化工藝的制定應傾向于選擇低溫浸漬技術,從而克服劣質麥芽帶來的釀造難題。